刘景忠:首批“职业大学”肩负开路先锋重任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9-06-14点击数:2019-6-14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
“职业教育有了自己的‘大学’了!”近日,经教育部批准,15所“职业学院”更名为“职业大学”,并升级为本科院校。这一新闻消息不胫而走,迅速成为职教领域的热门话题。
“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毫无疑问,全国首批“职业大学”的诞生,是贯彻落实“职教20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举措,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依赖程度是一个由弱渐强的过程,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所限,止步于大专学历层次。如何看待首批“职业大学”的产生?由“职业学院”变为“职业大学”仅仅是学校和学历层次的“升级”吗?笔者以为,这其中蕴含着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准判断和战略选择,也蕴含着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本质属性、作用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坚持不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因此,只有从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视野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首批“职业大学”的历史意义。
15所“职业大学”,数量不多,使命重大。它们的从无到有,是我国职业教育向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之举。它们正在做着我们的先辈没有做过的事情,肩负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之重任。这既是巨大压力,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职业大学”要在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方面快走几步,树立标杆。“职教20条”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要实现“三个转变”,达到预期目的,一是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职业大学”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自主发展的能力与活力。二是需要“职业大学”在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的同时,坚持“类型教育”不动摇,坚守“职业属性”不丢“本”,坚定“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走偏。三是“职业大学”要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方面出实招,重实绩,打组合拳,下硬功夫,“杀出一条血路”,为其他职业院校树立典范。
“职业大学”要在“职教20条”提出的试点项目方面先行几步、创造经验。“职教20条”在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启动一批顶层设计的改革试点项目,推出了一批促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项目。如,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1+X证书制度试点,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启动国家资历框架,加快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建立国家技术技能大师库等。在上述项目中,“职业大学”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导向,敢闯敢试,勇于探索,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经验。
(作者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