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职教研究 > 高职教育

精准扶贫 强农兴农 造福于民——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扶贫工作纪实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9-09-26点击数:

2019-9-26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派遣果树栽培专家深入田间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这是党和国家对全国涉农高校发出的动员令。近年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依托自身优势,牢固确立精准扶贫、造福于民的科学发展观,引导扶持帮助库区农民和农户走上了小康之路,将职业教育智力扶贫的种子播撒在库区人民群众的心坎里,为当地百姓送去了福祉。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是重庆市政府部门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学校,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经过83年的创新发展,成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设施现代、环境优美的高等学府。学校先后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重庆市首批优质高职立项建设单位、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一颗立足库区、饮誉西南、面向全国、造福于民的高等职业教育明珠。

    甘当三峡库区人民群众实现小康的孵化器

    什么是职业教育?什么又是精准扶贫?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党政一班人给出的答案是:充分发挥六大基地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想库区人民群众之所想,帮库区人民群众之所需,甘当库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孵化器

    近年来,学院紧紧依托全国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重庆市农机高端应用人才星火计划培养基地、市三峡库区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等六大基地的优势,持续向贫困发力,问鼎脱贫致富之道。 

    以科技攻坚为例,这所学院变输血造血,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学科优势,与所承担的帮扶村缜密配合形成发展共同体,送科技下乡、送致富秘籍入户,探索出了高等院校精准扶贫新模式。

    据学院领导介绍,4年前,白土镇大林村的村民还是一个守着很少的土地靠天吃饭的贫困村。20157月学院对口帮扶这个村,从此,这里村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了幸福村。当年,进驻这个村时,学院党委书记陈章任组长,副校长赵福奎任副组长,带领11名帮扶责任人组成工作领导小组,经过调研、走访、论证、研讨,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两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制定出了《2015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确立了发展生态农业脱贫攻坚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发出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

    这一模式,就是由学院技术专家对稻田进行科学的改造,将稻田10%的区域开挖鱼沟和鱼溜放养鱼类,建立稻渔共生生态循环系统,提高地力的附加值和经济价值。鱼在田里啄食杂草和害虫,产出的粪便又成为了水稻的天然肥料,水稻的茁壮生长又引来了昆虫为鱼提供充足食物,以此循环往复,经济效益成倍增长。2017年大林村200亩稻田全部实现了规模发展,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个个喜笑颜开。2018年这个村成立合作社,向立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并成功申报三峡职院稻田鱼”“三峡稻鱼米两大商标。2019年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创新的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又在全白土镇推广,已经发展到500亩的养殖规模。大林村已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的验收。

    截至2018年,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帮扶发展的生态青脆李产业”300亩,生态黄花产业”100亩,优质车厘子产业”150亩,创新出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三变模式。

    甘当三峡库区人民群众奔向富裕的播种机

    高铁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对于一个贫困村来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018年,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选派农林科技学院党员教师谭鹏昊到巫溪县天元乡万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的到来让陈年腊肉异常火爆。

    原来,当地家家户户都有腌制腊肉的习俗,于是,谭鹏昊决心带领村民创建腊肉加工厂,他自己拿出两万元给20户农民当本金,并承诺赢利了就分红,亏了自己承担。几个月之后,加工厂生产出腊肉、香肠制品约1.5万公斤,产值120万元。年底腊肉加工厂举行了分红大会,贫困户最多分到了两万多元。而谭鹏昊将个人所得盈利1万多元,分给了村里20户深度贫困家庭。

    如何带动村民顺利奔向小康?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扶贫工作组深刻地认识到,扶贫先扶智,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于是,一所真正的田间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白土分院和天元乡分院,正式在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和巫溪县天元乡挂牌成立,它开创了重庆市职业教育办到田间地头的先河,打造出了政校行企的合作平台,全面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学院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当地农民运用科学技术改变家乡面貌,也将培养出更多的三农创新人才。仅去年,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组建的三农专家服务团和培训讲师团,就完成田间微课21次,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两人、职业经理人两人,完善现代青年农场主孵化基地1个。先后15次邀请种养专家到现场结合稻渔、青脆李、畜禽养殖等帮扶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种养实用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极大地提升了村民们运用实用技能转化经济效益的创新力和发展力。

    近年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精细制定帮扶方案、精心选派扶贫人选、划拨专项资金扶持、精准实施科技帮扶等举措,让帮扶村甩掉了贫困帽,在乡村振兴和实现小康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万春村为例,驻村第一书记谭鹏昊带领村民入股创办万春腊肉加工厂,让128户农户和57户贫困户增收6.5万元,安排当地村民760余人次就业,发放工资约8万元,54户入股村民分红达34万元,最多的拿到两万多元。

    现在,学院还为帮扶的多个贫困村建立了互联网+”的营销联盟,综合应用三微一端帮助贫困户销售农村特色产品。可以说,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精准扶贫犹如一粒粒充满幸福的种子,在古老的巴渝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光彩……

    甘当三峡库区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的铺路石

    2018年春节刚过,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养殖专家向邦全教授来到了巫溪县天元乡,课堂就设在贫困户戚发富的家中,为农户开展生猪饲养实用技术培训。

    培训中,向教授通过经验交流、答疑解惑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户传授生猪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猪养殖经验。为方便农户记忆,他还将养猪技术总结出了六字诀”“三做好”“四个要,让村民们赞不绝口。

    同样得益于专家指导的万州区大林村村民黄青平深有感触地说:多亏学院吴琼老师等果树栽培专家给我们的指导,现在,我家果园种出的青脆李口感好、个头大,特别受消费者的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已为大林村捐款100多万元,在为建卡贫困户购买合作医疗保险、向深度贫困户发放救助资金、为就读学生提供助学经费等方面提供资助,到2017年大林村全部实现了脱贫。近两年,该校还为新华村贫困户送去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为每户每年送去3000元以上的产业发展资金,搭建了精准扶贫更加广阔的舞台。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院长杨和平说: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有美满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学院还以创办田间微课”“流动课堂为平台,采取送教下乡的形式,向1000多名村民进行了养猪、脆红李栽培等方面的现场培训,只有更多的村民掌握了实用技术,实现增收、奔向富裕、达到小康,才是从根本上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

    为真正激活乡村发展的内驱力,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还打造出了+产业项目、腊肉加工厂等项目,帮助村民发展生猪、百香果、冬桃、脆红李、核桃等产业链,创新出了农业职教集团+合作社+农户”“高校+企业+贫困户”“高校+基地+农户等帮扶新模式,对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精准的智力支撑。

    目前,学院又将巫溪县天元乡、红池坝镇、土城镇及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自选特色子项目,列入到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与优质校同步规划、捆绑建设。结合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当地产业结构、基础条件等,制定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针对各个乡镇的扶贫计划,让扶贫行动更精准、更有力、更有效、更深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结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它就像是一块块铺路石、一个个孵化器、一台台播种机,为帮扶的村和帮扶的人民群众,打造出了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生猪饲养基地”“冬桃生产基地”“腊肉加工基地”“电商服务基地”“互联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铺就了一条条脱贫之路、富裕之路、小康之路、幸福之路…… 

下一篇:军训汇演 |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上一篇:关于做好2020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