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职教研究 > 中职教育

《中国教育报》报道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我与技能大师面对面”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7-09-23点击数:


如何把“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并最终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素质之中?9月19日,针对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创建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站,《中国教育报》以“我与技能大师面对面”为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我与技能大师面对面”


“我凭借一只手,完成了坦克制造核心焊接技术的攻关任务。你们没有理由畏难不前、浅尝辄止。”说这番话的,是被誉为“独臂焊侠”的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职工卢仁峰。他面对的是内蒙古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焊接技术专业(1511)班的30名学生,因为他还有着更为特殊的身份——焊接(1511)班的兼职班主任,以及该校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创建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站”特聘大师。


卢仁峰是国家焊接方面的专业人才,他的绝活绝技曾在中央电视台报道过,但他谦逊的作风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他对学生们说:“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没有什么诀窍,唯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钻研的毅力、精益求精的品质,是我们能够做成事的关键。”


破解校企深度合作瓶颈,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创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站”,让学生与技能大师面对面,感受并传承“工匠精神”,有效地解决了职业教育“重学科体系、轻岗位能力”“重技能、轻育人”“重就业出口、轻素质培养”的难题,构建起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机制,在“工匠精神”的润养中培育德技双馨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

实践“双主体育人”


长期以来,“一头热、一头冷”“一阵风”或“有名无实”“浅尝辄止”等现象是一些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症结,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健康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亟待将笼统的合作意向转变为具体的合作项目,使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产教融合。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校长刘军认为:“校企合作的目标是校企对接、技能为主、重在育人、提高质量,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校企合作最根本的体现。”


为了让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包头大型企业人才密集的优势,2011年以来,该校先后聘请一机集团、北奔集团等当地知名企业中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宋殿琛、卢仁峰、张学海、张豹、孙志强、赵晶等,创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站”,请他们担任学校客座教师,开展大师授课、讲座、指导技能大赛等活动,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共享优质资源,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引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据刘军介绍,“国家技能大师工作站”的主要任务,一是搭建高技术技能人才研修平台,加快高技术技能人才集聚,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二是推进工学结合,促进产教研融合,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有机衔接,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三是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作用,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集教学、生产、培训、科研、大赛、技能鉴定为一体,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


技能大师们走进课堂、来到实训车间,解答各专业师生的困惑和技术难题,让师生们对各自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技能大师们将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等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带到学校、带进课堂,建立起技术技能型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目标直指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绝技绝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国家技能大师工作站”俨然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示范区”,也成为学校高精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依托“国家技能大师工作站”,该校多年来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同时,也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方案:通过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企业岗位职业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组建冠名班、共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式引入企业资源,创新产学合作形式,在深层次上推进校企合作;加快校企一体化建设,融合教育链与产业链,开发综合教学项目和生产项目,确保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传承工匠精神

感受精神引领力量


当前,在我国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技术落后、做工不精的瓶颈亟须突破。为打造中国品牌、锻造中国品质,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国家大力倡导弘扬“工匠精神”。


如何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体验和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并最终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的素质之中?依托“国家技能大师工作站”,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积极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平台,并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抓手,构建师生密切互动、共同成长的机制,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学习、职业生涯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以及特定校园文化建设,把“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活动、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工匠精神”培育成为一个有机且有效的教学相长过程。


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该校充分发挥技能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通过“国家技能大师工作站”这个平台,组织新生与技能大师面对面深入交流。技能大师精湛高超的技能展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谦逊包容的人格魅力,无不感染着每一名学生,引导着学生们树立起“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以技立身”的人才观和价值观。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技能大师们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领路人、专业发展的良师益友。大师们的专业水平、质量意识、职业精神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学生们;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学生们,让他们知道了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安身立命,也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训练的过程我半年多没有回家,每每要放弃的时候,就仿佛看到卢仁峰大师一只手的影子、听到他经常鼓励我们的话语,‘再坚持一下,我一只手都做到了,你一双手一定能行;我出事故住院的日子,坚持读完了焊接相关的一摞书,理论技能都不能少’。我感恩大师,感谢我的‘大机械’。”今年6月,焊接技术专业(1412)班学生王旭参加全国焊接技术比赛荣获一等奖,回想起备战的日子,他的心里充满了感恩。


不难看出,大师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学生们的成长折射出大师身上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也让刘军感受到大师风范、精神引领的力量。他深有感触地说:“大师们用他们追求卓越的心态去锻铸学生的专业能力、用他们淡泊名利的匠心去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传道授业,传承着经典技艺。学生们在与大师接触和学习的过程中深受其影响,自强不息、努力坚持,工匠精神培育将让学生们受益终身。

下一篇:最美窗台 专业文化 最美心灵 上一篇:【竞赛】第十四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赛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