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产值背后的“外包生产车间”:梁平职业教育中心产教融合之路解析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8-05-11点击数:2018-05-11
梁平职教中心举办的“有序教育大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成果展示现场。 |
一所中职学校,为一个企业输送3000多名技能人才,助推企业生产产值突破5亿元。梁平职教中心做到了。
5亿元经济效益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撑?
答案是该校“外包生产车间”。它是学校推行的一种产教融合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为重庆平伟实业有限公司注入了技能人才动能,还先后被“移植”到学校与多家企业的合作中,助推了经济发展。
引燃 合作共融点
手机光源“梁平造”
学校要主动引导企业提升融合度,既要提升学校与工厂的融合度,也要提升教学与生产的融合度,特别是企业里的能工巧匠,要引领他们与学校教师一起,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资源。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苹果、三星、华为手机的光源集成电路封装,不少就有梁平职教中心学生的辛勤付出,包括重庆两江新区、梁平区的部分街灯、LED灯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这一称得上产教融合的“梁平现象”还得从2011年说起。2011年,校长李少军在参加区域经济工作会上听到这样一个消息:“梁平的重庆平伟实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排名全国光电行业前三甲的骨干企业”。能不能与他们合作呢?产生这样的想法后,李少军主动向时任县长介绍了学校在重庆吉力集团“外包生产线”的成功做法,并希望能将这合作模式移植到平伟实业去。他的想法很快得到回复,由此迈上了产教融合的新台阶。
合作以来,梁平职教中心专门为重庆平伟实业有限公司打造出“外包生产车间”,向该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000余人,创造生产产值超过5亿元。
短短几年间,这样的合作模式引来不少企业垂青,学校又先后与重庆树德科技、重庆圣雅菲、重庆3158信息技术公司、福建晋江奥金针织、亨通汽修等多家企业建成了落户学校的或是外包的“生产线”。
随着合作不断走向深入,这种以学生优质职业能力及素养为支撑的政、行、企、校高度融合合作新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专业共建、学生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助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要治好校企合作的‘冷热病’就需要引燃合作的‘共融点’”,李少军认为,想企业所想所需,读懂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合作才能长远。
引出 合作创新点
精准对接“产业链”
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很多,除了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专业、共开订单班以外,还要通过创客空间、工作坊、旗舰店等形式,让产教融合的内涵更加丰富,走向落地走向深入。
梁平职教中心针对农特产品营销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独辟蹊径。
秉承服务“三农”发展之心,梁平职教中心与3158信息技术公司等合作,创建“3158天鹰创客空间”作为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平台。学生经过申请、面试、考评等程序后即可进入平台,平台每个月对学员、组长、班长给予补贴,即便是普通学员每个月月薪也能达到3000元以上。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员工,也帮助学生实现了就业,同时还减轻了很多学生的经济负担。
多年来,梁平职教中心探索出很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例如“引企入校”、“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校企互动”、“订单式培养”等,可谓是百花齐放。这些创新之举都昭示着这样一个理念:合作不玩“套路”,最重要的是满足不同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精准对接“产业链”。
又如学校与圣雅菲公司达成合作后,该公司投入300多万元在学校成立了集教学、美容为一体的旗舰店,既为美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也是学生就业创业的孵化店。目前,校内有300多名学生在这里进行美妆学习,很多优秀学生还有机会被推荐到韩国、法国、台湾、香港等地深造,拿国际认可的技能证书。
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梁平职教中心的产教融合影响力逐步扩大,不仅举办了中国(重庆)产教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还牵头召开了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联盟第一次筹备会,推动校、企、政多方共议产教融合大计,共谋产教融合发展。
何霜 刘进
图片由梁平职教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