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高校毕业生达20.4万人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5-06-23点击数:“公司在九龙坡区,试用3个月,转正后交三险一金”、“江北区,外贸企业,月薪2000元起”……上周末,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李茂荣,没有和同学一起去洋人街拍毕业照留念,而是在“赶集网”上寻觅着各类招聘信息。
原来,眼看离毕业只有一个月了,可李茂荣的工作还没有着落。连续在招聘会上奔波了几个月,李茂荣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有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我市有20.4万人,比2014年增加约2.1万人,将再创历史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难无疑又将是摆在莘莘学子面前的一道坎。
现状:七成毕业生对月薪期望不高
今年4月,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陈莹签了就业协议。不过,她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份在主城一家民营企业的会计工作,只是“备胎”。
“月薪1800元,除去租房、吃穿等生活成本,已所剩无几。”陈莹说,由于这份工作薪酬不高,职业发展空间也不大,自己打算边工作边备考公务员。
“先干着看看呗!”不少学生告诉记者,为了毕业后不马上失业,“骑驴找马”是很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今年4月,麦可思调查公司对全国范围内来自944个专业的5.4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在毕业3年内跳槽,仅有40%的毕业生3年内只为1个雇主工作。
“先就业后择业”,这导致多数大学生对月薪期望值并不高。麦可思的调查显示:在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下,70%的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仅在2500元左右。
但企业的要求却“水涨船高”。“我们大都以硕士、985学校毕业等条件为标准,先滤掉一部分前来应聘的学生。”重庆市2015届毕业生大型供需见面会上,一企业招聘官告诉记者,由于应聘的学生太多,只能提高门槛。
“预计2010-2020年,中国新增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9400万人中,只有4600万人可以进入白领岗位。”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如此预计。而国家人社部的相关统计显示,未来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也就是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生就业仍面临严峻考验。
问题:“轻松过”和“屠龙术”好无奈
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导致就业难的主因是什么呢?
“应该还是没有一技之长吧。”四川美术学院学生赵辉告诉记者,大学四年,寝室里几名舍友每天都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当面临残酷的职场竞争时,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想给动漫制作公司投份简历,却连制图软件都没掌握全。”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旷课、恋爱和挂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可是这些貌似潇洒的行为,实质上浪费了大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大学每门专业课每周仅有2-3课时,按一学期上课18周计算,总共才36或54个课时,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而大学教材动辄数百页,课堂上老师教的只是提炼后的要点,需要学生在课外下大量功夫。在大学生活中越是放松,越有可能一无所获。
此外,“学校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则被不少用人单位诟病。对此,我市一所重点大学新闻专业的李萌深有体会。
毕业前,李萌到一家媒体实习。原以为新闻专业出身的自己对新闻采写驾轻就熟,可采编流程是什么、消息怎么写、新闻点怎么提炼……一切对她来说都太陌生。“在学校学的新闻理论、新闻史等,都成了‘屠龙术’(意即缺乏实用性的技巧)。”李萌感叹。
“个人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与行业实际脱节等,这些都成为大学生求职时的短板。”著名教育学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此外,高校专业过度饱和的结构性矛盾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因素。
“以新闻传播专业为例,一边是人员不断紧缩的新闻单位(尤其报纸、广播、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一边是各高校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传媒毕业生。”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蔡斐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难的是适销对路。这就需要高校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育结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
破解:实践能力早磨练
不过,尽管就业形势严峻,仍有不少幸运儿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重庆大学大四学生夏佳就是其中之一。“就业需早作准备。”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夏佳,常常利用课余期间,奔波在各大商业演出、婚礼主持现场。今年4月,在参加一次高校求职大赛时,出众的表现让她获得四五家公司的青睐,最终她选择了北京的一家艺考培训公司。
“大学生的主观努力能使他们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市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文厚润介绍,在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不少学校也在努力。
在重庆文理学院传媒系系主任邱飞的通讯簿里,保存着很多企业的联系电话。“企业有项目做,就给学生‘承包’,让他们‘下海’锻炼。”邱飞说,传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该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李勇,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和3位同学一起成立了一家传媒工作室的他,先后接了几十起各类宣传片、公益片等的制作。“只有用心与客户沟通,才能做出让他们满意的作品。”李勇说,自己不仅从中懂得了如何与客户沟通、交流,还学会了将很多技巧和方法运用到作品中。如今,荣获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等多项大奖的他,已成功进入一家地方电视台工作。
除了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高校也在专业设置上作了调整。日前,市教委发布消息,重庆大学等19所院校申报的42个新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不少新增本科专业涉及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装备、能源等行业,在较大程度上对接了我市“6+1”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