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重庆职教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成果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20-06-23点击数:

2020-06-22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



日前,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简称中职思政课标),填补了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有大纲无标准的空白,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为帮助大家更好学习、理解中职思政课标,本文简要介绍中职思政课标研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一、中职思政课标研制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2008年,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简称中职德育大纲),指导了10多年来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在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中职德育大纲在许多方面出现了不适应和不足之处,需要顺应新时代要求,深化思政课程改革。

        

新时代要求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育人新要求和课程教学改革新要求两个方面。在党对育人新要求方面,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变化,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同时,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大力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育人新要求。思想政治课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应将上述育人新要求充分吸收、纳入,为亿万中职学生铸魂、扎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课程教学改革新要求方面,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教师、教材、教学三项改革。在建设体现融合、衔接、沟通等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经途径。

        

2017年11月,教育部在进行了大量准备性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职思政课标研制工作。本次研制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提出的育人新要求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切实结合中职教育特点,紧密联系中职学生实际,深入总结10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并借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顺应时代要求,重构中职思政课程


(一)课程名称新变化

        

中职德育大纲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4门必修课和“心理健康”等若干门选修课一并命名为“德育”课,较好地反映了上述课程共同的德育属性。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与德育工作混淆的问题。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和德育工作都简称为“德育”。但是,实际上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形中产生“大德育”和“小德育”不分的困惑,给中职学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的指示精神,本次课标将“德育”课改名为“思想政治”课,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同时,不仅顺利地消解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大德育”与“小德育”混淆的困扰,而且与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课名称统一,有利于进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中职思政课程与初中和高校思政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性教育效果。

        

(二)课程性质新定义

        

中职德育大纲没有统一的德育课程性质、任务,而是在各门必(选)修课程教学大纲中各自分述课程性质与任务,既重复又散乱,不利于对思政课程的总体把握,不利于中职师生的教与学,影响了思政课程立德树人效益最大化。在本次中职学校思政课标研制时,由于有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线贯穿课程体系始终,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基础模块中4门必修课和拓展模块若干门选修课,很自然地构建成了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因此,中职思政课程有了统一的课程性质、任务,是本次中职思政课标研制的思想性成果。

        

中职思政课标对思政课程性质作了如下定义:“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思想政治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相互衔接,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分析思政课程标准性质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内涵蕴含了以下三层内容。

        

第一,明确了中职思政课要培养什么人,即:“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中职思政课性质中最核心的规定性。

        

第二,用两个关键词明确了思想政治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是“关键课程”,表明思政课在中职各门课程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担负着领军作用;一个是“主渠道”,强调思政课在学校德育工作铸魂育人方面作用突出、不可替代。

        

第三,明确了思想政治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独特地位:思政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这句话有两个重点,一是“各专业学生”,强调了思政课的普适性,二是“必修”,强调了思政课程的不可或缺性。

        

(三)课程任务新规定

        

思政课程性质决定思政课程任务,课程任务是课程性质的延伸。课程性质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课程任务则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中职思政课标规定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中职思政课标课程任务的规定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 即知、信、行、达四项逐级递进的任务。

        

知。本课程的学习,使中职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必要的知识理论基础。

        

信。通过以议题为引导的创新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并逐步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行。以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活动为载体,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学科理论知识,以及由此逐渐形成的正确观念,思考、解决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达。通过本课程实施,完成使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四)课程结构新调整

        

中职思政课标课程结构是在继承中职德育大纲中合理部分基础上,以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为依据、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为指导、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和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确定的。

        

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基础模块为必修课程,拓展模块为选修课程。4门必修课程中“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两门课程名称和部分内容基本继承、沿用了中职德育大纲合理部分。中职思政课标中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职德育大纲中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调整扩展,使课程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力求使中职学生全面了解、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丰富内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职思政课标中必修课程“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则是整合中职德育大纲的选修课“心理健康”和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而来。上述4门必修课程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中职学校学生茁壮成长,是中职思政课标研制的重要的时代性成果。

        

此外,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差异,中职思政课标规定,拓展模块的选修课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三、凝练核心素养,实现两大创新突破


(一)凝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经过三年研究,2016年9月,课题组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最大价值在于将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具体化,它在宏观教育目标、理念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之间,搭建了一座互通的桥梁——学科育人目标,让国家宏观育人目标、中观学科育人目标和微观课程教学三者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使宏观目标得以通过微观教学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三个途径落实。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施是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与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充分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提出了涉及本学科学习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凝练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这是中职思政课标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性,是一项具有科学性的成果。

        

中职思政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贯穿中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主线,在中职思政课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学业水平检测与评价等各环节研制中,都充分凸显了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

        

(二)提出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描述。将学业质量标准有机融入课程标准,是本次课标的另一重大突破和创新性成果。

        

中职德育大纲通过各门课程分别提出了各自评价和考核办法。但是,没有学业质量标准内容。中职思政课标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指导,提出了本课程学业质量标准。该标准主要考察、评价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和达成程度。依据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即对知识掌握的深浅、情境的复杂程度、解决任务的难易程度等不同,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两级水平。水平1为中职学生学习思政课程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水平2为中职学生学习思政课程后达到的较高要求,可作为升入高职院校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中职思政课标学业质量标准最具有价值的是把学生思想认识、价值判断和行为倾向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成就表现,使教师、学生对学习成果及其表现获得清晰明确的认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职思政课标学业质量标准最突出的特点是更关注教学育人目标的实现,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特质具有强大的指导性,必将给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程的教学与评价带来全新变化,产生巨大影响。



四、紧扣中职实际,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研制中职思政课标,必须处理好思政课共性和职业教育个性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在思政学科学理及内容中充分渗透职教特色、彰显职教个性的课程标准。

        

(一)核心素养突出职教特色

        

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不同,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中职思政课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提炼了中职思政课特有的“职业精神”和“健全人格”两项核心素养。

        

“职业精神”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培育中职学生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使他们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定通过职业发展实现人生出彩的信念,增强遵守职业道德和提高职业技能的自觉性,追求高尚道德品质,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培育中职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能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做到自立、自强、坚韧乐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学会正确与他人相处,学会竞争与合作,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突出职教特色

        

课程内容承载着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任。中职思政课标研制组把握职业教育特点,努力使课程内容贴近中职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职教特色。一是运用图表,采用分列式法,清晰呈现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并使二者一一对应,使读者一目了然;二是尽量降低教学内容的学习难度;三是对每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分解,对每个单元教学要点及教学时数安排提出建议,既有助于教材编写组专家编写教材,也有助于师生教与学;四是每门课程图表上方有导语,概述本门课程教学要点,提示教师如何教,图表下方有学业要求,概述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提示学生如何学。上述变化为中职学校顺利实施思政课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三)教学方法突出职教特色

        

思政课要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闻乐见,想上、爱上,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关键。中职思政课标中,充分运用了国内外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中职学生实际,在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认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等方面狠下功夫,有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每个单元教学提示都以中职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或可能遇到的问题为议题,议题内容既包含学科课程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议题形式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对议题多角度观察、多途径探究,在比较、鉴别、思考、探究中加深对思政学科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容固化、形式僵化、路径单一等问题。

        

二是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思政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结合中职学校专业特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这些活动包括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各种活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从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再到影响行为这一个内化进阶任务,从而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淬炼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达到培育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下一篇:八部门:推动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建设国际先 上一篇:市职教学会围绕五个方面推动职教改革落地